强化综合治理
发展水保产业 渝水区蓄水保土绿满山川
“我们这里春天是花园、夏天是林园、秋天是果园、冬天是公园!”说起村口那片山坡地,渝水区罗坊镇西塘村农民傅小毛,一脸自豪的神情。4年前的这片荒山,经坡改梯后,1万多株果树牢牢“锁”住了360多亩水土,再也没有流失。 近年来,渝水区以建设秀美山川为目标,坚持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艺措施三结合,构筑防治水土流失的生态体系,取得了明显效果。卫星遥感资料显示,该区水土流失面积由5年前的179.67平方公里减少到158.34平方公里,减少流失面积21.33平方公里。而森林覆盖率达58.5%,森林蓄积量达144.8万立方米。 为拓宽水土保持工作覆盖面,该区水保部门对全区范围内的山山水水、沟沟坎坎进行全面调查,统一规划,并坚持以小流域为依托,以水土资源的开发利用为重点,从封山造林、恢复植被、建设梯田、兴修水利、改善基础条件入手,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规模开发,实现了宜林荒地林草化、坡田梯形化、道路渠系络化。据了解,目前该区已对北岗、南安江、新坊等小流域进行了综合治理,治理面积达18659亩,其中营造水保林1629亩,经济林16575亩。许多昔日水土流失严重的“烂泥沟”,现在变成了林茂粮丰、瓜果飘香、风景宜人的“生态园”。与此同时,在实施水保项目的过程中,该区十分注重培植水保产业,妥善处理“绿”与“富”、“保”与“富”的关系。在做好封山育林工作的基础上,区里做出治理“五荒地”(荒山、荒地、荒水、荒滩、荒坡)谁投资,谁受益,允许转让继承的决定,并在投资和税收等方面实行优惠,引导群众按照 “林、果、渔、禽”生态农业模式,建设立体开发的生态庄园,发展水保产业?熏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目前,该区已有10.4万多亩 “五荒地”被客商和当地创业能人看中并从事各种农业开发,集林、果、禽、渔于一体的绿色农业庄园已发展到3000多个。此外,针对建设项目不断增多的实际情况,该区还加大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与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力度。目前,全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率达90%,重点项目编报率达100%。由于抓住了源头管理,人为活动产生的水土流失得到了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