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31226/4317321.html 屋头明月上此夕又秋分
今日(9月23日)15时50分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秋分”,太阳达到黄经度,昼夜均分各12小时。秋分起,北半球昼短夜长越发明显,气温降低速度也明显加快。
这是一年中最公平的日子,
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在赤道上,
即昼夜平分,故称“秋分”。
昼与夜均分,
暖阳与凉风同行,
黄叶与蓝天共描秋色。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释秋分:
“分者平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
这是个农作物成熟、收获的节气
从这一天起
阳光直射的位置
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
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
俗话说
“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好穿棉”
从秋分开始,
昼夜温差越来越大,
天气总体趋势也将
一天比一天变冷。
不过对于天津市民来说,
还可以再享受一段时间的秋日暖阳。
不仅气温没有骤降
这几天还在小幅回升
明天的最高气温还有望重回30℃
来看具体天气预报
今日
秋分
白天到夜间:晴间多云
微风,29到20℃
9月24日星期二
白天到夜间:晴间多云
微风,30到20℃
9月25日星期三
白天到夜间:晴间多云
微风,30到20℃
9月26日星期四
白天到夜间:晴转多云
微风,28到20℃
秋分三候
初候,雷始收声;雷于二月阳中发生,八月阴中收声。
二候,蛰虫坯户;坯,昔培。坯户,培益其穴中之户窍而将蛰也。
三候,水始涸;国语曰:辰角见而雨毕,天根见而水涸,雨毕而除道,水涸而成梁。辰角者,角宿也。天根者,氐房之间也。见者,旦见于东方也。辰角见九月本,天根见九月末,本末相去二十一余。
秋分习俗
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是个美好的节气,天气微凉舒适,宜活动,民间自然就多了许多秋分习俗。
秋祭月
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由于月宫中的嫦娥是位女子,因此有了“惟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即民谚所说“男不拜月”的传统。
竖鸡蛋
“秋分到,蛋儿俏”。在每年的春分或秋分这一天,我国很多地方都会有不少人在做“立蛋”试验。
吃秋菜
岭南地区,昔日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一种野苋菜。采回的秋菜一般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在南京,则流行吃“桂花鸭”,用普通的盐水鸭,以桂花卤入味。
品秋蟹
秋分时节,蟹肉肥美。螃蟹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但螃蟹性寒,切勿大量食用。
粘雀嘴
秋分这一天农民按习俗每家都要吃汤圆,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圆10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意思是希望避免雀子来破坏庄稼。
送牛图
所谓秋牛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秋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见啥说啥,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俗称“说秋”,说秋人便叫“秋官”。
秋季防病
01
呼吸疾病
秋季天气转凉,若下雨,则气温下降更为明显。冷空气会刺激皮肤,人体因着凉而免疫力下降,无力抵御寒邪,容易出现肺部及呼吸道疾病,如发烧、咳嗽、支气管炎等。
02
皮肤干燥
秋风降温的同时,把空气中的水分也吹干了,中医把这种气候特点称为“秋燥”,此时容易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皮肤瘙痒、干裂、流鼻血等症状。
03
肠胃疾病
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入秋后,天气变冷,如果防护不当,就会引发胃肠道疾病,出现反酸、腹胀、腹泻、腹痛等症状,或使原来的胃病加重。
04
心血管病
早晚温差越来越大,容易引发不稳定型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在入秋之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更要特别注意。
05
过敏鼻炎
秋季风大,花粉、尘埃都弥散在空气中,温度湿度也更适宜螨虫的繁殖,易引起过敏。
06
抑郁烦躁
秋天开始阳光照射少,人体的生物钟不适应日照时间短的变化,导致生理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因而很容易出现情绪与精神状态的不稳定。“伤春悲秋”也就是这个道理。
秋季养生
01
一盆泡脚水:防寒护肾
寒气一般都是从脚底侵入。热水泡脚可以起到舒筋活血、缓解疲劳的作用。一般40摄氏度左右的水温即可。
也可加入一些中草药,具有温经作用的有:透骨草、川椒、干姜、桂枝;有活血通脉功效的有:红花、当归、鸡血藤、艾叶。不同功效的中草药可搭配使用,一般来说,每种选用10克即可。
02
一件背心:护腰暖腹
对于老人和孩子,或者有胃病、宫寒的女性来说,秋季不妨贴身穿一件背心,出门的时候可以穿一件坎肩或者马甲,护住腰腹部。
03
一个动作:调脏通腑
每晚睡前可以将双手搓热,顺时针方向绕脐揉腹36次,揉脏腑则气血经络皆动,脏调腑通诸病消。
04
一杯六汁饮:缓解燥咳
入秋空气干燥,秋风更凉,易出现咳嗽,嗓子干痒等症状。若皮肤干燥、阴虚燥咳,可以榨点“六汁饮”喝。
取雪梨1个(去核),鲜藕、荸荠、白萝卜、甘蔗、鲜百合各30克,榨汁后混匀食用,每次喝30毫升,每天2~3次。但是如果是受凉咳嗽,应多吃山药、冬枣、莲子等食物。
05
一碗枣仁粥:调整睡眠
随着秋燥愈加明显,加上万物的萧肃凋零,人就容易出现失眠或睡眠质量下降的情况,所以秋分时节最重要的养生功课就是调整睡眠,推荐一个好睡安眠方。
用捣碎的酸枣仁和小米一起熬成粥,或者直接把酸枣仁用搅拌机打成粉,睡前用开水冲服。喜欢吃甜食的话,还可以加入少量的蜂蜜。
酸枣仁性平、味甘酸,有宁心安神、养肝的作用,专治心脾两虚、肝火旺盛、阴血不足导致的虚烦不眠、惊悸怔忡等症,被称为“安神助眠果”。睡前喝上一碗,连着喝上一段时间,就能帮您提高睡眠质量。
06
一碗羊肉汤:温补活血
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有活血养血的功效,是中医常用的补血药,生姜能把身体里多余的湿寒除掉。羊肉性质湿热,可温中补虚。
取当归20克,生姜30克,羊肉克,把羊肉熬烂,放红糖,再稍炖下即成。
多食辛酸果蔬
需要提醒的是,秋分的“燥”不同于白露的“燥”。秋分的“燥”是凉燥,而白露的“燥”是“温燥”,因此,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多吃一些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等。秋天上市的果蔬品种花色多样,其中藕、荸荠、甘蔗、秋梨、柑橘、山楂、苹果、葡萄、百合、银耳、柿子、芝麻、蜂蜜等,都是此时调养佐餐的圣品。
在秋分时节,可适当多吃些辛酸味、甘润或具有降肺气功效的果蔬,特别是白萝卜、胡萝卜。秋分养生虽然以多吃“辛酸”果蔬为主,但也不可吃得太饱,以免造成肠胃积滞。需要注意的是,秋分后寒凉气氛日渐浓郁,如果脾胃不好、经常腹泻的人,水果吃多了还容易诱发或加重病情。
秋分吃什么?秋分过后,天气逐渐转凉,早晚温差增大,人体容易遭受各种疾病侵袭,因此须从饮食等方面加以注意。
百合
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脱甲秋水仙碱和钙、磷、铁及维生素等,是老幼皆宜的营养佳品。中医用百合作为止血、活血、清肺润燥、滋阴清热、理脾健胃的补药。现代研究表明,百合具有明显的镇咳、平喘、止血等作用,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和增加液体免疫功能的活性。百合还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将百合洗净,煮熟,放冰糖后冷却食用,既可清热润肺,又能滋补益中。
大枣
据中医专家讲,大枣不光是甜美食品,还是治病良药。大枣性味甘平,入脾胃二经有补气益血之功效,是健脾益气的佳品。中医常用大枣治疗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失眠等症。根据药理研究,大枣有保护肝脏、降低血脂等作用。专家介绍说,大枣虽然味甘、无毒,但性偏湿热,故不能多食,尤其内有湿热者,多食会出现寒热口渴、胃胀等不良反应。
红薯
我国医学工作者曾对广西西部的百岁老人之乡进行调查,发现此地的长寿老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习惯每日食红薯,甚至将其作为主食。红薯含有丰富的淀粉、维生素、纤维素等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还含有丰富的镁、磷、钙等矿物元素和亚油酸等。这些物质能保持血管弹性,对防治老年习惯性便秘十分有效。另外,红薯是一种理想的减肥食品,因其富含纤维素和果胶而具有阻止糖分转化为脂肪的功能。
枸杞
枸杞具有解热、治疗糖尿病、止咳化痰等疗效,而将枸杞根煎煮后饮用,能够降血压。至于枸杞茶则具有治疗体质虚寒、性冷感、健胃、肝肾疾病、肺结核、便秘、失眠、低血压、贫血、各种眼疾、掉发、口腔炎、护肤等作用。但是,由于枸杞温热身体的效果相当强,患有高血压、性情太过急躁的人最好不要食用。相反,若是体质虚弱、常感冒、抵抗力差的人最好每天食用。
来源:天津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