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效果好 http://baidianfeng.39.net/qzzt/#婚姻家庭故事#
在父母眼中,我们永远都是长不大的孩子,这句话想必没有人没听过,它表达了父母对孩子深沉的爱意,寓意也是让我们作为子女的,懂得感恩,懂得反哺。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句话也可以有另外的,截然相反的解释以及含义。
父母眼中,子女永远是长不大的,即便年纪再大,父母依旧把早已成年成家的子女当成当初那个需要自己手把手照顾的幼儿,这是父母都会有的一种心态,因为爱,所以心理上才没办法跟随孩子的成长速度一同成长。
这份爱很感人,很无私,可是,这份爱就一定是好的吗?
我的奶奶经常看养生频道,每每总是在我耳边唠叨,什么东西绝对不能吃,多吃什么东西对身体好,而每次我都会很认真的告诉她,什么食材再好,都不会是越多越好,什么食材不好,也不能完全的杜绝,均衡摄取才是最合理最健康的饮食方式。
不仅是食材,爱与鞭挞也同样如此。爱是好的,可是如果爱一味的多并不是好事,鞭挞是坏的,可是如果成长中没有鞭挞,同样也不是好事。
把他当成孩子去爱,总以为人高马大的子女还是当年那个依偎在怀里需要父母安慰的幼童,忽视他已经长大的事实,就很难学会放手。
一直认不清就一直放不下,习惯性大包大揽帮忙做主,久而久之,不仅会影响子女的成长,也是在给自己制造麻烦。
子女未成年时需要父母的保护,可当他已经有了足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自身行为能力,能为自己的言行负责,具备照顾自己的条件时,他就不在需要靠父母的羽翼遮风避雨。
或许有些父母会因此觉得心痛,但这就是成长无法避免的疼痛感,成年的动物会离开妈妈独立觅食占领土地各自为王,人也是一样。
如果一直躲在父母的臂膀下,或许他的确会少吃很多苦,少走很多弯路,也不会遇到危险,可这样做,也就直接让他的“翅膀”退化,身体在长大,但心智却一直停留在孩提,这也就是我们如今说的“巨婴族”,以及“妈宝”。
如何让子女不成为这种心智退化的“低能儿”,需要的是父母的觉醒。
什么他还小,他离不开我,所以迟迟不放手,你以为是子女离不开你,其实恰恰相反,是你离不开子女。
邹婆婆最近和儿媳妇闹了矛盾,闹心,整日整日的在小区的凉亭里坐着,长吁短叹,基本上小区里所有的婆婆妈妈都听过她的那些委屈,我从母亲那里了解了事情的大概。
邹婆婆算是个有点文化的老太太,起码不是个白丁,从前有一份挺不错的工作,如今拿着挺高的养老金,本来儿子结婚了,她可以在家里安心颐养天年,可她却不,把老伴撇在老家,一个人过来和儿子儿媳一起住。问起原因,她说她放不下心。
“我儿媳妇不是个会过日子的,不会做饭平时总是出去下饭店,要么就点外卖,也不怎么会收拾,叠衣服我看过一次,叠的乱七八糟,还不如不叠,就是衣服对折两下就放衣柜里了。
他们两个人过得时候还好,这不去年有了孩子,儿媳妇说要请保姆,带孩子哪能请保姆啊,外人哪能有自己人用心,我就过来了,帮忙照顾孩子,也帮他们做做饭,给他们减轻负担,也改善改善生活。”
邹婆婆是这么想的,她也是这么做的,来了以后,她彻底接手了家里所有的家务活,原本家里一周打扫一次,她每天都打扫两次,每天都是三菜一汤变着花样做给儿子儿媳吃,是真的勤快能干。
可即便是这样,邹婆婆的儿媳妇依旧不是很待见她,一面吃着她做的饭菜,一面还要挑她的错,也是邹婆婆几乎逢人必说的段落。
“我大孙子上次生病发烧,她硬说是我给穿多了,我就是怕季节温差大,给孩子穿多防感冒,可她非说这样不科学硬要脱。没脱之前好好的,脱完当天晚上就发烧了。
她和医院去,后来说第二天要上班直接就走了,医院里陪了大半夜,回家以后也不敢大意,熬了一宿。
她还要说我不听她的惹孩子受罪,大人也跟着受罪,她咋好意思说我呢,到底谁把孩子弄病了我就不说了,就说要不是我来帮他们带孩子,她现在能跟着甩手掌柜似的成天回到家什么事情都不干吗?保姆还有下班时间呢,我没有!人怎么能这么没有良心呢!”
另外还有一件,也是邹婆婆总是挂在嘴边叨叨的,每每说起来还抹眼泪儿,也是直接导致她与儿媳妇交恶的起因。
“还是上头那件事儿过去之后,就是在我大孙子病好以后不久,我就累病倒了,年纪大了熬了几次夜受了凉,那几天浑身没劲,头昏脑涨,也就是两三天吃饭都是对付的,我儿媳妇有天晚上回来看到没菜,就熬了点白粥,还有点剩菜,她就生气不吃了。
我后来听到她在房里和我儿子抱怨,说我不让他们点外卖,又不给他们做点像样的饭菜。我就听见我儿子让她消消气,可就没帮我说过一句话。
我是生病又不是每次都这样,我也是为了孩子累病的,她就不能体谅体谅我吗?我儿子性子太软了,我也生气,我退休了放着好好的舒坦日子不过来帮他们带娃做饭还要受她的气,我心里好苦。”
邹婆婆哭诉受“恶儿媳”气,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其实大家刚开始也都是很同情她,觉得她摊上了这么个强势的儿媳妇,婆婆难做,可后来渐渐地,邹婆婆的哭诉,就渐渐得不到同情了。
并不是大家的心肠变硬了,而是其中有那么一次,有位热心肠的大妈真心实意的替邹婆婆抱屈,劝她:
“你都过得这么憋屈这么难受了,干脆别呆在一起了,分开过得了,你又不是没房子没老伴儿,工资还那么高,干嘛非要来受这份闲气?”
却遭到了邹婆婆的拒绝:“我儿子从小是我一手带大的,他的每件毛衣都是我织的,他喜欢穿蓝色不喜欢花哨,吃饭不能吃硬饭不然胃会反酸,他吃太油腻会拉肚子和我一样......我要是走了,他肯定又要瘦了,上次过年回家,我看他吃不好睡不好脸色蜡黄心里揪着疼,不是我不想走,是我儿子离不开我。”
邹婆婆说完,众人皆沉默了,我母亲告诉我,真的可怜天下父母心,又觉得可怜,又觉得可气。
“她本来说了那么多委屈,眼泪一抹,脸一擦,到点了准时回家,说是给儿子儿媳妇做饭,你说这老太太图什么呢?儿子儿媳也不念着她的好,要搁我我早走了,还不伺候呢,一大把年纪了妈不在了还能自己饿死不成,都是给惯的。”
文上的邹婆婆,她尽心竭力善待儿媳,可儿媳呢,完全不知道感恩,对她恶言恶语相向,对她不好,儿子呢,也不帮她说话,她在儿子家里受尽了委屈。
可当有人劝她不如分开过的时候,她又不愿意,给出的理由也让人很无奈,她觉得儿子离不开他,若是她离开了儿子就会受罪,就会过不好。
很多婆婆都会和邹婆婆一样,会习惯性把儿子儿媳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但是,说句实在的,那些真的是你的事情吗?不是的,那时儿子儿媳自己的家务事,跟你毫无关系,只不过是你自己给自己强加责任。
她们通常还觉得,只有自己最了解儿子,没有人比自己更了解,儿媳也无法替代,所以,过度的父母心就会让她们觉得更加义不容辞了。
邹婆婆也一样,她觉得自己过得很难受,心里苦,她心中还是不忿,她是想要回报的,没人付出后不想要回报,婆婆也想要,哪怕是一句简单的感谢,她都没有得到,儿子儿媳还觉得她做这一切都是应该的,她对儿子的抱怨并不多,但对于“附带”受自己照顾的儿媳则更加矛盾深重。
可她为什么还不走,因为她是带着自己所谓的“神圣使命”去的,她不是照顾儿子儿媳的生活,而是去拯救儿子儿媳,至少她自己是这么认为的。
殊不知儿子儿媳有自己的生活,需要懂得放手,否则他们永远都不会长大。
你劳心劳力还没人搭理你,你任劳任怨换不得一丝回报,这些委屈实际上就是自找的。因为抓的太紧不愿意放手,明明不是自己的事情非要揽在自己身上,得来容易从来不需要付出,儿子儿媳自然不知道感恩回报,只会觉得是应该的。
儿子儿媳当然也有问题,他们不孝顺不知感恩又啃老,可追根究底这又能怨谁?用爱把他们喂的饱饱的,从来不知道“饥饿”滋味的人是谁呢?一直一厢情愿付出给予不管他们要不要的人又是谁呢?
爱多到溢出来,只是感动自己。我觉得我母亲说的那句话就很好,都是惯的,就是惯的。没人惯着,难道两个人过日子就过不下去了?没有婆婆的时候照样过得好好的,可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人就懒了,依赖性也变重了,感激之情反而变轻了。
要么学会放手,各自过各自的生活,互相放过,哪怕是儿子儿媳过得再没法入你的眼,也别在意,年轻人有年轻人的活法儿,你也曾年轻,又哪个人不是从年轻过来的呢?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毫无保留的付出,但你就别抱怨,否则,怕是不仅没有回报,还落不到半点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