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胃是人体后天之本,是人体营养之源泉。应该说胃对人体,对生命是至关重要的,往往医生在看病的时候往往会说,只要病人能吃能喝,这病就会有救,如果一旦无法吃喝了,出现疾病后治愈的希望极其渺茫。因此,毫不夸张的说,养胃就是养命!
但现代社会,胃病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病,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的胃病患者达到了总人口的15%以上,可能更高,常见的症状有胃酸、胃胀、胃脘痛,胃溃疡、甚至胃癌,即使年轻的学生,很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胃炎。因此,保护胃的健康,刻不容缓。
远离胃病,你需要做到这5点!现在就开始改变,胃病都会好一半
1、避免吃得太快,做到细嚼慢咽
吃得太快有三个危害,第一没有细嚼慢咽食物没有得到有效的切割和分裂,容易质地较硬,增加胃部机械研磨的难度,对胃壁是一种物理损伤,同时增加了消化时间,因为食物只有消化到很小的体积,才能经过胃下部的幽门进入十二指肠,因为无形中增加了胃部剧烈机械运动的时间;第二,口腔中含有丰富的酶类,包括唾液淀粉酶等,如果吃得太快,口腔唾液分泌也较少,对食物的分解和杀菌作用也减弱,增加胃的污染以及消化的负担;第三,胃能感受到饱胀的时间需要20分钟左右,如果吃得太快,还没有等到胃给出吃饱的信号,或许已经吃完了,很容易吃撑。
2、避免吃得太烫或者太凉
应该说吃烫食是人最不好的饮食习惯,但我们多数人都有吃烫食的习惯,甚至给人劝慰的话都是说“趁热吃”,其实身体包括胃肠都喜欢37℃左右的食物。太烫容易导致食管和胃部细胞被烫伤,可能轻微的烫伤细胞仅是受热肿胀而已没有明显的表现,但是长期这样吃容易导致细胞变异,甚至癌变。吃的太凉,也类似,一方面导致胃部细胞活动机能减缓,严重者甚至出现胃痉挛的情况,胃部产生应激反应从而改变其正常运行状态,另外胃部壁细胞分泌的胃酸最佳促进胃蛋白酶转化以及胃酸参与反应的温度在37℃左右,温度低,消化反应缓慢,甚至消化不完全。
3、避免常喝太多汤或者吃太多稀饭等水分太多的食物
有人说喝稀饭养胃,其实不然,胃分泌胃酸的量的刺激因素包括食物的质地以及食物的体积,稀饭吃的快,又偏稀,因吃得快,往往胃部的食物体积增长较快,因此胃分泌的胃酸会适当的增多,同时胃部较满容易导致反酸的现象出现;而因稀饭质地相对细软,胃部会很快排空,部分胃酸较多的胃酸会进入十二指肠,因此需要胰腺、肝脏等分泌更多的偏碱性如胆汁等来中和胃酸,久而久之肝脏、胰脏负担重,同时稀饭容易消化,会导致胃部机械运动减少,缺乏胃肌的锻炼,会导致胃消化功能退化。喝汤多,或者将米饭就汤一起吃的习惯也不好,也是类似于此道理。
4、避免吃饭时候精神紧张或者心不在焉
精神长期紧张将导致胃部消化功能受到损伤,可能消化功能亢奋胃酸分泌过多,也可能消化功能萎靡,消化不良,这点从越来越多的高考学生身上就能够看得到。高考学生考试期间压力大,往往胃部容易不舒服,而一旦考试结束,尤其是考上大学,基本上所有的胃部不适症状大多消失。另一方面,心不在焉的吃饭,也是有类似的道理,边看电视,看手机,边吃饭,往往吃饭不香,人体口腔主动分泌的唾液会减少,而胃酸虽然不受人体主观意识神经的控制,但人体意识的分散,食欲会下降,一定程度上影响胃肠的消化功能。
5、避免吃得太咸或者太辛辣
咸味不仅对心血管导致伤害,其实对肠胃细胞都带来极大的伤害,具体的例子就是腌鱼腌肉就可以看到,太咸细胞容易脱水,导致细胞膜受损,细胞质、细胞核受到刺激和破坏,而盐第一个经过的消化器官就是胃,尤其胃细胞接触到的盐分浓度是最大的,然后才分散到全身各处,因此避免吃太咸的食物。同理,辛辣食物中含有的辣椒素、大蒜素等刺激物虽然可能有一定的健康作用,但如果太辛辣,一定会刺激胃细胞,导致分泌功能紊乱。
上述5个不良的饮食习惯,您有吗?如果有的话,请尽快改变,避免它们就是真正的养胃方法,胃病要好一半,比吃什么猴头菇都强。换做一句话说就是:好好吃饭,胃肠棒棒!
您同意我的观点吗?不妨评论区留言,将您的养胃经验分享一下!如果留言的话,请留下您的邮箱,给您发送一点健康类的电子书籍,不妨学习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