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假期间大多数朋友都心情愉悦,食欲大增。亲朋的聚会、举杯、大餐、零食一顿下肚,大大的满足了食欲。可是长假过后,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烦恼,那就是感觉胃肠胀气。
爱美的女生穿上心仪的裙子,却没了纤细的腰身;而翩翩绅士却挺着一个鼓鼓的「啤酒肚」。令人尴尬的是,有时在室内密闭的环境里会忍不住也想要排气,如坐针毡,寝食难安……
其实,在我们的消化道中,本身就充满了一定量的气体。正常成年人每日的排气量大约在到1ml之间,约等于需要放屁10到20次。偶尔在餐前或者餐后的打嗝,也是在排气,是相当正常的反应。
那么,我们消化道内的气体,是怎么来的呢?
我们在吃饭,喝水时,会吞咽部分空气。当大口进食时,或者如果有嚼口香糖或者吸烟的习惯,那么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吞入更多空气。进食某些食物,比如:豆类、西兰花等十字花科类的蔬菜,某些水果、小麦、土豆等,肠道内的细菌参与到消化它们的过程中,会产生气体。某些难以消化的食物,如麦麸制品或者乳制品,尤其是患有「乳糜泻」和「乳糖不耐受」时,会表现得更加明显。胃肠道存在一些疾病,导致肠腔梗阻或不畅时,也可以导致。因此,如果胃肠道胀气同时伴有以下「报警」症状:如腹泻、腹痛、便血、厌食、发热、恶心呕吐、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时,需要引起警惕,要去找消化内科的专科医生,进行必要的检查,先排除消化道的器质性病变。在咱们中国,讲究「民以食为天」。但是,如果膳食结构出现了问题,就可能诱发令人烦恼的肠道胀气。产生气体的原因刚才说过了,如果过多摄入含有乳糖、果糖、和山梨醇成份的食物,水果、蔬菜和豆类中不易消化的淀粉摄入增加,碳酸饮料摄入增加,都可能出现肠道胀气。可以仔细观察一下,平时容易诱发自己症状的食物,然后在平时生活中尽量避免摄入。给大家大致归类总结一下比较常见的容易诱发产气的食物:鲜奶或者奶制品,如奶酪、*油、冰淇淋等高乳糖含量的食物,可以选择酸奶或者舒化奶等低乳糖的类型。淀粉和可溶性纤维也可以增加气体含量。土豆、玉米、面条和小麦会产生气体,而大米则不会。可溶性纤维,存在于麦麸、豌豆和其他豆类,也可产生气体。某些食物中的糖类,包含在干果、蜂蜜、蔗糖、洋葱,以及许多含有「高果糖玉米糖浆」的食品和饮料,和「山梨糖醇」,这是某些无糖果糖和口香糖中所含的糖替代品,也就是人造甜味剂和碳酸饮料,也容易产生气体。出现胃胀气不仅放屁,有时候还会影响食欲,整天没胃口。那如果出现胃胀气,该怎么办呢?保证良好的进食习惯:吃饭时尽量专心致志,不要大声谈笑,尽量不要太过豪放,比如「大口喝水,大口吃肉」,谈笑间,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咽下大量的空气,进一步加重腹胀。刚刚吃完饭,给自己大约15~20分钟的「放风」的时间,去楼下走走,或者做做简单的家务,打几个饱嗝,这样可以把吃饭时无意中咽下的空气轻易的排出来,以防这部分气体继续往肠道里面钻。在饮食上,做一个短期,大约4~6周的饮食调理,既可以帮助改善胀气,也可以帮助优化肠道内的菌群结构。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胃肠道的功能也是如此,久坐,缺乏体育活动,会助长它的惰性;相反,慢跑、快走、游泳、球类、动感单车等全身性运动,都可以促进胃肠道规律的蠕动,从而减少胀气的形成。还有一部分朋友其实胃肠内的气体并没有增加,只是总是反复感觉「腹胀」。很多时候,这是一种功能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在作怪,很多时候是与精神上的焦虑或者抑郁有关,这些情绪会让主管肠道部分的神经过分活跃,从而让人对胃肠道内正常量的气体过分敏感。因此,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必要的时候采取抗焦虑和抑郁的治疗,可以帮助你缓解胀气。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