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助力健康中国 http://m.39.net/pf/bdfyy/bdfhl/“胃”,你好吗
有些疾病,
可能刚开始的时候
“不温不火”,
出现的症状也不是很明显,
人们有时候也不重视。
但是一旦病情加重,
处理起来就变得难上加难。
尤其是胃病,
不良饮食习惯容易把胃折腾坏,
患上胃溃疡、胃炎等胃病,
埋下胃癌隐患。
《健康吧》采访专家,
告诉你胃病向胃癌转变的征兆,
并教大家科学防胃癌!
医生嘉宾
高利强,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医师,毕业于温州医学院,桐乡市医坛新秀,曾在医院肝胆及胃肠外科、浙医院普外科进修,擅长各类普外、肝胆、胃肠、肛肠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熟练掌握腹腔镜微创外科技术及肠镜技术。发表省级以上论文7篇,主持完成市级科研课题1项。
门诊时间:每周四上午
地点:门诊一楼外科二诊室
胃癌的发病率
高主任表示,在我国,胃癌发病率仅次于肺癌,居第二位,死亡率排第三位。全球每年新发胃癌病例约万,中国约占其中的40%。
我国农村的胃癌发病率高于城市,主要与胃癌的发病原因相关,偏远地区的胃癌发病率高于沿海地区,因此,胃癌的发病率与经济、环境相关。
发病的高峰年龄在50~80岁,男性的发病率是女性的1.5~2.5倍。我国早期胃癌占比很低,仅约20%,大多数发现时已是进展期,总体5年生存率不足50%。近年来随着胃镜检查的普及,早期胃癌比例逐年增高。
胃癌的病因
1、环境及饮食生活因素,胃癌发病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别,在中国的西北与东部沿海地区胃癌发病率比南方地区明显为高。
长期食用熏烤、盐腌食品的人群中胃远端癌发病率高,与食品中亚硝酸盐、真菌*素、多环芳烃化合物等致癌物或前致癌物含量高有关;吸烟者的胃癌发病危险较不吸烟者高50%。
2、幽门螺杆菌(Hp)感染
中国胃癌高发区成人Hp感染率在60%以上。幽门螺杆菌能促使硝酸盐转化成亚硝酸盐及亚硝胺而致癌;Hp感染引起胃黏膜慢性炎症加速黏膜上皮细胞的过度增殖,导致畸变致癌;幽门螺杆菌的*性产物可能具有促癌作用
3、癌前病变
胃疾病包括胃息肉、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部分切除后的残胃。
4、遗传和基因
胃癌有明显的家族聚集倾向,家族发病率高于人群2~3倍。
胃癌的临床表现
①早期胃癌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少数人有恶心、呕吐或是类似溃疡病的上消化道症状,难以引起足够的重视。
②随着肿瘤的生长,影响胃功能时才出现较为明显的症状,但均缺乏特异性。
③疼痛与体重减轻是进展期胃癌最常见的临床症状。
④患者常有较为明确的上消化道症状,如上腹不适、进食后饱胀,随着病情进展上腹疼痛加重,食欲下降、乏力。
⑤当肿瘤破坏血管后,可有呕血、黑便等消化道出血症状。
从胃病到胃癌的5个征兆
01胃疼丨变得毫无规律
无论是胃炎还是胃溃疡,发病时的腹痛都有自身特点。以胃溃疡为例,正常来说在饭后1小时左右会出现痛感。一旦疼痛变得持续且毫无规律,就应警惕癌变的发生。
02烧心反酸丨反复出现
“烧心”是指发生在胸骨下部附近,也就是常说的“心窝”处的烧灼感,主要是由于胃中食物“跑”到食管导致的。
胃会分泌胃酸,胃内容物都是酸性的,但食管为碱性,当酸性物质“跑”到食管后会腐蚀食管黏膜,导致“烧心”。“反酸”是指胃内容物经食管反流到口咽部,口腔感觉到酸性物质。
03体重丨快速下降
胃病患者的消化能力减弱,易出现食欲减退、腹泻、乏力等症状,这都属于正常现象。
但如果短期内身体发生急剧恶变,机体对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出现吸收障碍,体重会快速下降,体形有明显的消瘦,且吃药也完全无法缓解病情,这就可能是癌变信号。
04肿块丨坚硬、疼痛
胃病患者要多留意腹部情况,如果在心窝摸到质地坚硬、挤压疼痛的包块,就需格外警惕是否为癌,否则随着包块增大,会累及背部、胸部甚至胸骨后,不适感会大大增加,贻误治疗。
05大便丨黑色且原因不明
血豆腐等食物、铁剂等药物,都可导致大便颜色发生改变,但这些都有迹可循。
高主任提醒,如果胃病患者出现无法解释的黑便,可能表明胃溃疡出血或发生癌变,医院检查,进一步确诊。
在治疗方面,今年7月,医院医院开展合作,省中胃肠外科专家每月定期来院坐诊,可以开展胃肠外科的各类手术,具体时间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