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白癜风全面升级 https://m.39.net/baidianfeng/a_5782235.html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将幽门螺杆菌列在一类致癌物清单中。
幽门螺杆菌是有害无益的、且能通过“口-口、粪-口”等途径传染的细菌。
对于没有抗衡因素的Hp感染患者,建议进行连续10~14天的“杀菌治疗”。
中医不囿于“见菌治菌”的思路,注重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祛邪扶正,治疗方法灵活多样,祛邪与扶正并重,诊疗注重个体化,能及时阻断疾病加重或恶化,提高Hp感染的中医药防治水平。
中医根据上腹部胀痛、消化不良、反酸嗳气、灼烧感、恶心呕吐等主要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于“胃痛”“痞证”“嗳气”“嘈杂”“呃逆”“吐酸”“呕吐”等范畴。病因包括感受外邪、饮食内伤、情志内伤等,其病机多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
“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脾胃虚弱则是Hp相关胃炎产生的病理基础。Hp邪气外侵,导致脾胃功能失调,脾失健运,湿邪内蕴,随着病情发展可形成湿阻、热郁、气滞、痰阻、血瘀等一系列“实”的病理变化,且具有病程长,病情缠绵,虚实之间相互兼夹转化,虚实夹杂等特点。立足中医理论体系,扶正祛邪是Hp感染的治疗原则,根据其虚实分治,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实者以湿热为主,重在清热祛湿;虚者以脾虚为主,重在健脾和胃,补中益气。
中医药治疗Hp感染
单药或单一有效成分
早期已经有大量体内外抗菌实验研究表明,部分单味中药具有良好的抗Hp作用,特别是清热燥湿解毒类药物,如黄连、大黄、吴茱萸、地榆等,实验证明,大黄天然抗Hp有效性可高达95%。中药抗Hp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直接抑菌杀菌、抑制黏附能力、改变生存环境、降低毒力及抑制耐药性等方面。
复方
中医注重辨证论治,临证组方,单味中药往往无法满足组方需要。常用方剂中高频中药以清热燥湿解毒、健脾益气药为主。清热解毒药以黄连、蒲公英使用较多,健脾益气药则多用甘草、党参、白术、茯苓、黄芪等。方剂组方用药规律总体体现了祛邪扶正的治疗原则,清热祛湿以祛邪,健脾和胃、补中益气以扶正。
中成药
中成药作用缓和,但用药方便,研究表明西药联合中成药可降低西药不良反应,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耐药;如胃复春、小建中胶囊、荆花胃康胶丸、康复新液等在治疗Hp感染当中都是较为常见的中成药。
好医生新康复新液能主动修复胃黏膜,提高黏膜屏障作用,改变幽门螺旋杆菌的形态结构,减少毒素释放,改善胃内环境,联合三联疗法可明显提高Hp根除总有效率。
参考用药:PPI+两联抗生素+新康复新液(每次10-20ml,一天三次,饭前服用)
其他:
中医治疗并不局限于汤药与中成药,一些中医特色疗法也具有一定疗效,如针灸、中医定向透药疗法等。
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治疗方案不断持续更新,促进中西医深度有机结合,为临床Hp感染防治提供更多有效的选择,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曾静,李明,王雄等.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特点与癌前病变风险的关系[J].四川中医,,(03):60-63.
[2]易惺钱.基于扶正祛邪理论的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疾病的证治规律研究[D].导师:乐毅敏.江西中医药大学,.
[3]李京尧,王盼,刘文静等.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10):-.
[4]王顺琴.中医中药辨证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甘肃科技,,(22):-+.
[5]梁敏,周晓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的中医证型研究概况[J].中医研究,,(09):66-70.
[6]赵化成,甘淳,吴旭涛等.幽门螺杆菌的中医诊治进展[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第三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7]陈伟业.中医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2):-.
[8].全国中西医整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病-证”共识[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2):.
编辑▏露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