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科的门诊中经常可以听到患者类似这样的疑问:“医生,我前几天生了一次气,从那时候开始就总感觉胃不太舒服”、“医生,我每次考试前肚子就不舒服怎么回事”、“医生,这几天经常加班,很焦虑,胃痛又加重了”……许多的患者都发现,自己的胃不舒服跟情绪有关系,生气、焦虑、担忧、压力大等等负面情绪出现的时候,自己就会胃胀胃痛、打嗝反酸、没有胃口,甚至恶心想吐、总想上厕所等等。并且在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的大城市,这种现象越来越常见。其实这种病证在很早之前就被古代医家们注意到,这就是中医常说肝郁乘脾、肝胃不和。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五行学说中,肝属木,而脾胃属土,正是木克土的关系所在。藏象理论中肝主疏泄,其主要作用为疏通、畅达全身气机,调畅情志。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五脏六腑的气机通畅,经络之气运行无阻。脾胃是后天之本,胃主受纳食物,脾主运化水谷,是气血生化的源泉,并且脾胃是全身之气升降的枢纽。当人们在发怒、焦虑、高压的状态下,肝畅达气机、调畅情志的作用就会失调,肝气郁滞,肝木克脾土,就会使得脾胃的升降气机、受纳运化水谷的作用出现障碍,因此就会表现为胃口差、不想吃东西。同样,胃气主降,气机不畅的时候,胃气就会郁滞,甚至上逆,出现诸如胃胀、胃痛、嗳气、反酸水、恶心想吐等表现;脾主升,脾气不调就会出现吃东西不消化、没精神、便溏等表现。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了解了以上的理论,我们也就知道了为什么情绪不好的时候容易胃不舒服了。其实不仅仅是脾胃,长期的情志不佳会导致许多脏腑的不适。《*帝内经》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怒、喜、忧、思、悲、恐、惊,这七种情志被称为“七情”,他们与脏腑关系密切,可使脏腑致病。此外,书中还指出:“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因而,中医养生观念中提出要达到一定的精神境界,就要做到心境平和,心情大喜大悲、大起大落都是不可取的,这一点与现代生活中强调的情绪管理是一致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言归脾胃,那么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在紧张、焦虑、生气等负面情绪之下,出现了胃胀胃痛、嗳气反酸、消化不良、拉肚子等情况,就是你的身体在给你发出预警,要适当给自己减压,调节情绪了,一般而言在症状轻微的情况下,通过舒畅心情,症状都可以得到一定的缓解。这里小编也推荐大家在心情不好的时候通过听音乐、运动、看看风景、约三五好友畅谈等方式进行自我调节。当然,如果不适感持续,或者症状明显,应当及时就诊,避免延误病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