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反酸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端午节丨粽子好吃,但要注意这些健康隐患 [复制链接]

1#
北京什么医院治疗白癜风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端午节有很多传统习俗,其中之一就是包粽子。粽子主要由糯米与粽叶制作而成,糯米有很好的食疗作用,而粽叶具有清热生津、除烦止渴的作用。有人喜欢把粽子当零食、甜点来食用,这其实是个不好的习惯。我们在吃粽子时应该要搭配一些蔬菜和粗粮,以减少胃肠负担。而胃肠功能不好的人和糖尿病患者,最好少吃粽子。不宜多吃糯米粽的人群①湿热体质,痰火偏盛,舌头黄腻黄腻的人。②老人、病后消化能力较弱的人。③小儿经常口气酸臭、大便臭,容易积食的人。④糖尿病、高血脂患者。⑤脾胃虚弱,痰湿重的人。为何这五种人不宜多吃?端午节是毒五月的开始,此时,天气潮湿闷热,天地间外感病邪最多,尤其是湿邪,而脾胃最怕的就是湿邪。大部分本身脾胃就不好的人,身上湿气重,体质测试阳虚、气虚、湿热、痰湿分值都比较高,这段时间身体的反应会比较大。倘若这时候吃了会加重脾胃负担、比较难以消化的糯米粽,就很容易会出现不想吃饭、反酸、积食上火和打嗝恶心等脾胃不舒服的问题。特别是容易积食的小孩,老人与生病后脾胃功能弱的人最好不要多吃。研究证明,热的糯米食品餐后血糖反应很高,即是说它的消化吸收速度很快,能够容易被脾胃消化吸收。很多脾胃好的人吃粽子(无油无肉只加小枣的传统粽子)和吃同样量的米饭相比,吃起来很快,胃里也不会觉得堵。因为升糖快(GI值70),比白糖还快,因此糖尿病人和高血脂患者也不推荐吃。端午吃粽子的习俗,为何能流传至今?粽子有清热除烦、通利小便、健脾暖胃的功效,很适合初夏食用。除了追忆屈原的文化传统,端午时节正是农忙时节,以前的人这时候体力劳动大,天气又热,身体消耗非常大,而且以前很多人都处于缺营养的状态,这时吃点补虚的粽子对身体很好。但是现在我们吃得太好,动得太少,很多人的脾胃都处于受伤状态,很容易患上营养过剩的代谢病,如高血糖、高血脂等,端午放假运动就有可能更少。又湿又热的天气(邪实)加上更弱的脾胃(正虚),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吃粽子不舒服。肠胃不好,但想吃粽子怎么办?合理搭配其他食物同食吃粽子时合理搭配其他食物一起吃,可以缓解肠胃负担。粽子主料可以部分用杂粮米、红豆、薏仁、山药、芋头或红薯取代,不仅可增加纤维质含量,减少肠胃负担,更有益于健康。还可以搭配一些蔬菜水果和茶水,吃粽子的同时喝茶水或者豆浆等饮料,能够帮助吞咽与消化。在吃粽子前吃些开胃的水果,再吃粽子就不会觉得腻。菠萝、草莓、樱桃和杨梅这四种水果都是酸甜口感,很开胃,而且它们都有健脾与胃的作用,很推荐和粽子搭配着吃。而且这些水果的共同作用是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果酸、有机酸与草酸等,不但可以让端午节的大餐更营养,还能够及时消除粽子中的糯性,稀释胃肠中的油腻。膳食纤维也可以加速肠胃蠕动,让更多油性物可以尽快排出体外。端午时节,天气比较炎热,餐前吃点水果还能够帮助清热解毒。粽子趁热吃,不宜与冷饮同食糯米在放凉之后,会变得难以被消化。这跟糯米中的支链淀粉有关,在热乎的状态下,支链淀粉糊化,会更容易被消化。而放凉后,支链淀粉也会老化回生,也就是大家直观感受,粽子变得更黏,就会影响身体消化。勿多食和空腹食粽子多半由糯米制作而成,黏度高又不易消化,而且粽子一般只可以提供六大类食物中的主食、肉类和油脂,缺乏膳食纤维。尤其是肉粽,含有较多的脂肪、盐和糖。而粽只有糯米与糖,营养成分单一还不易消化。一个普通的咸肉粽子,含米量约一碗左右,热量约为至卡路里。所以在食用过程中需要控制数量,每次食用不宜超过60克。更不要每餐都吃粽子,容易伤害肠胃。最后,粽子好吃,可不要贪吃。女性一天最好控制在3个及以内,男性则最好控制在5个以内。对于吃不完的粽子一定要放在冰箱里冷藏,冷藏时间最好不要超过3天。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