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是目前最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广泛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一、二级预防,不仅可以抗血栓,还会增加出血风险,最严重的是出现上消化道出血。
阿司匹林主要通过抑制能保护胃黏膜的前列腺素的生成、减少胃黏膜的血流量、血管内炎症介质增多等多种机制,造成胃黏膜的屏障保护功能遭到破坏,而导致胃部出现溃疡、糜烂和出血。
服用阿司匹林患者常常容易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而上消化道出血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上消化道出血的严重后果
上消化道出血引起血容量减少,外周循环衰竭,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还可能导致心肌灌注减少,容易诱发心肌缺血和梗死。进行阿司匹林抗栓治疗的患者,在出现大出血时又需要停用阿司匹林,容易诱发血栓和心脑血管事件。
但由于阿司匹林有一定的止痛作用,患者在出现消化性溃疡、出血时往往无症状,不易察觉,延误病情。所以,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要高度重视上消化道出血倾向,积极预防。
如何预防阿司匹林诱发的上消化道出血?
■减少危险因素
年龄60岁、既往存在溃疡或者出血史,幽门螺杆菌(Hp)感染,糖尿病患者,合用或者既往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使用糖皮质激素、抗凝药和其他抗血小板的药物都是阿司匹林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
所以,有这些因素的患者要谨慎使用阿司匹林。
年龄越大,阿司匹林导致的出血风险越高。Hp感染的患者,在使用阿司匹林治疗前要进行根除治疗。
长期小剂量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要尽量避免使用布洛芬、双氯芬酸等非甾体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华法林等抗凝药和氯吡格雷等其他抗血小板药物,这些药物都会增加阿司匹林的出血风险。实在不能避免时,要增加预防出血的药物。
另外,使用阿司匹林的患者最好还要戒烟、戒酒,以免增加阿司匹林的出血风险。
■选择合适的剂量和剂型
阿司匹林的抗血栓作用并不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75-mg是阿司匹林长期抗血小板治疗的最佳剂量。
一般推荐阿司匹林肠溶片和缓释片,并且建议在空腹时服用,胃排空的状态可以使药物以较快的速度到达小肠可避免阿司匹林对胃黏膜的直接刺激,大大降低胃肠道不良反应。
■用药期间进行出血监测
阿司匹林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常发生在使用的前3个月,所以,每月都要检查血常规、凝血指标、血小板功能等指标和粪便隐血试验。不仅可以对阿司匹林导致的上消化出血进行及时的监控和对症处理,还有助于准确评估阿司匹林的风险和有效性,及时调整药量。
在服药期间要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