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我们中国,大家团团圆圆的坐在一张桌子上,吃着一桌子菜,仿佛已经成为了传统,其实从健康的角度来说,这样的吃饭方式,会增加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传染几率,根据央视网的报道,全球范围内感染幽门杆菌的人超过了50%,而我国的感染率比世界平均感染率还高出了9%左右,因此,对于幽门螺旋杆菌的预防,不能降低警惕。
而一些特殊病症的人群,同样也会增加幽门杆菌的感染概率。
01就拿比较常见又难以彻底治疗的糖尿病举例:
根据瓦费曼尼斯研究所的研究数据发现,在2型糖尿病的患者中,检测幽门杆菌感染的阳性几率,达到了65.9%。而没有患得糖尿病的人群检查中,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为50%。
也就是说,患有糖尿病的人群,相比于普通健康的人群,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概率提高了15%左右。
另外,在美国的国际健康组织的一份临床科研报告显示,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和糖尿病人体内高糖化的血红蛋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尤其是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感染的概率更高。
02为什么患有糖尿病的人群,更容易感染幽门螺旋杆菌?
①糖尿病人体内环境舒适
我们的胃里,是存在胃酸的,胃酸在帮助我们吃进去的食物进行更充分消化的同时,还可以杀死一些入侵的微生物和细菌,幽门螺旋杆菌就是其中之一。
而糖尿病患者因为血液中糖分较多的缘故,在血液循环聚集至消化系统时,过多糖分会刺激到胃部,使得胃部的胃酸分泌变少,自然能够杀死细菌的能力也会减弱。
并且糖尿病人往往糖分代谢功能较差,这也衍伸影响到了身体巨噬细胞的转移和工作效率,继而免疫系统工作效率也受到影响,对于幽门螺旋杆菌不能及时杀灭。
因此,糖尿病人的肠胃,可以说非常适合幽门螺旋杆菌扎根,自然患者本身也更容易感染。
②糖尿病人胃粘膜萎靡
胃粘膜在我们的胃里,是起到一个保护胃部内壁的作用的,同时也能够屏蔽掉一部分的病菌和微生物,避免感染。
而糖尿病人的机体是一种高血糖的环境,高血糖环境中的血液循环会对血管产生病变刺激,继而引发微血管受损。胃粘膜中的微血管也会因此损坏,继而降低了其防御各类病菌和细菌感染的能力,幽门螺旋杆菌就包括在内。
另外,糖尿病患者身体里的糖化血红蛋白还会进一步刺激胃粘膜细胞,使其非常容易产生炎症,进一步也降低了胃粘膜的防御能力。
③糖尿病人普遍肥胖
虽然并不是所有的糖尿病都是肥胖引起的,但是大部分糖尿病人,或多或少都有肥胖的现象。
肥胖就以为这身体里的脂肪和营养过剩,并且糖尿病人因为胰腺的萎靡,往往血液里的血糖含量也非常多,这无疑给幽门螺旋杆菌提供了充足的“口粮”,成为了它们壮大的资本。也使得糖尿病人更加容易受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病症侵害。
总而言之,糖尿病人因为特殊的代谢疾病几率,体内环境和幽门螺旋杆菌相性过于契合,非常容易引发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一定要积极地进行血糖的稳定和糖尿病的治疗,从根本上改善自身的体内环境,才能一定程度上降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概率。
说到这里,仍然有很多糖友会感到疑惑:
“即使糖尿病更容易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真的会造成很大的身体伤害吗?”
这就牵扯到了另一个问题,幽门螺旋杆菌对健康的危害性:
03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什么危害,有致命的风险吗?
医生回答:幽门螺旋杆菌的具体危害不得而知,但是仍然具有风险。
根据现有的医学资料显示,幽门螺旋杆菌的确容易促成某些疾病,但因为都不是主要的病因存在,因此其的致病性尚不明确。
但是能够知晓的,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人群,可能会出现例如,口臭,频繁放屁,精神萎靡,反呕,反酸等具体症状,仍然是会给人们带来不适感的。
因此,尤其是糖尿病患者,仍然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