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范今年22岁,刚大学毕业进入某银行工作,在高中时期,小范的饮食习惯就很不好,经常不吃早餐,还喜饭喝冷饮,所以在读高中的时候,他经常拉肚子和肚子疼。上了大学,更是无人管束,饮食上更加放肆。
这不,还没工作多久,他就出现了胃脘不适、腹痛难忍、嗳气反酸、气逆口苦的症状,而且整个人还胖了起来。
无奈之下,医院做检查,医生发现他的脉沉、涩,舌红少苔,面色萎黄,再根据他的症状,医生确诊其为脾胃虚寒症。给他开了“补中益气汤”,并且叮嘱他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5种食物可以多吃,或能缓解。
脾胃虚弱,身体会出现哪些问题?
现代人的习惯非常差,三餐颠倒、不规律或者一天4餐-5餐,甚至不吃早餐,这无疑加重了脾胃的虚弱,而脾胃虚弱会导致很多问题。
首先,脾胃是仓禀之官,在五脏六腑内专门管理水谷的消化、运化,虽然我们将脾胃放在一起说,但是功能应该要拆开。
比如脾脏是专门将水谷精微传输到上焦,给心脏造血、给肺脏造气;再比如胃脏为六腑之一,功能是向下传导消化的食物,二者相辅相成构成了脾胃的运行水谷、水谷精微的作用。
其次,脾还有一个作用,那就是运行水湿。脾会把我们喝下去的水向上宣发到肺,然后经过肺的宣发作用通过汗液排出体外,在通过肺的肃降作用把水分下降的肾,然后让肾制造尿液排出体外。
因此,当患者脾虚的时候,运化水湿的能力就不足,大量的水湿就会堆积在中焦,表现为四肢正常,肚子大,舌头滴水,脉象沉,等等。
还有,脾是后天之本,脾虚百病生。中医里讲到,肾乃先天之本,是藏精的地方,大家都知道先天之本对肾很重要,所以有些人喜欢补肾。
其实大家忽略了一个跟它一样重要的器官,那就是脾胃。脾胃是后天之本,受盛水谷精微,因此先天之本肾是必须要在后天之本水谷精微的供养下,才能越来越好,所以到了成年以后,脾胃的作用远大于肾脏。
如果患者脾胃不行,全身多处脏腑的功能也会跟着受到影响。
那我们怎么知道脾胃功能好不好呢?看一个人的湿气重不重就知道了。
脾胃虚弱的人,往往“湿气”重?如何鉴别?
水湿、痰湿和脾胃功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临床80%以上湿气重的患者,往往存在脾胃虚弱的问题。因此运化水湿、排湿的能力才会受到影响。今天医生教大家如何鉴别湿气重的人。
1,肉质松散的肥胖人群
有些人肥胖,他的肉其实很实;有些人肥胖,他的肉却很松散。这就和他们体内的水湿严不严重有关,中医认为“肥人多痰湿”,就是因为体内的痰湿排不出去,才会越来越胖。
其实你本来应该是瘦子,但是因为脾胃虚弱的缘故,导致水湿内停,于是就造成了肥胖。
这样的人用一般的减肥方式瘦不下来,而且喝水都会胖,想要瘦下来要先拔湿痰,然后才能瘦下来。
2,懒惰成性
大家都很讨厌懒的,但是今天可能要帮一些“懒惰”的人说话,有些人懒不是因为他真的懒,而是因为水湿严重,导致他做什么都没精神、没精力,感觉上就异常疲惫。
这是因为水湿属于湿邪,湿邪的特点是“黏腻”,你想想看如果你身上每天都有黏腻的东西缠着你,你怎么可能会感到轻松,能快速起床呢?
因此,水湿严重的人表现为早上无法起床、不喜欢运动、喜欢睡觉、精神易疲劳、乏力倦怠懒言。
3,大便便溏
脾胃虚弱其实直接影响小肠的吸收功能和大肠的传化糟粕功能,当脾胃虚弱无法运行水湿时,小肠中就会积累大量的水湿,然后小肠吸收一部分,另一部分无法吸收,于是只能顺着大肠排出体外。
患者表现为拉稀、便溏,有些脾胃虚寒严重的人,更表现出冲厕所冲不干净的现象,此时就该意识到自己体内有湿邪停滞。
4,看舌苔
望舌是身体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俗话说“望而知之谓之神”,意思是医生通过望就能判断你的病情是神乎其技,由此可见望的重要性。那么望舌和脾胃虚弱、水湿内停有何关系呢?
舌是多条经脉经过的器官,它能反映人的气血,而舌苔是胃气上蒸所产生的的生理现象,正常人的舌应该呈现“淡红舌,薄白苔”。如果是水湿严重、脾胃虚寒的人会出现舌质偏单,苔质厚腻,刮之既去,或者苔质黄腻刮之既去。大家可以对照着镜子自己看看。
五种食物多吃,祛湿又补脾胃
那如何补益脾胃呢?我们还是得从食补入手,可以多煮5种食物吃。
第一,山药。山药性甘,平。在中医理论中认为,山药的健脾益胃效果非常好,尤其适合脾胃差的人慢慢补脾胃用,而且它很好消化,不会造成消化困难的问题。特别对脾胃虚弱导致的腹泻效果优异。
第二,白扁豆。性甘,温。白扁豆能健脾化湿,和华消暑,对于胃口不好、大便溏泄、白带过多的人特别好,不过要注意的是白扁豆比较适合湿热的人吃,如果你是寒湿体质,那就不要吃白扁豆。
第三,薏米。性甘、淡、寒,效果是利水消肿、健脾祛湿、清热排脓。这也属于湿热体质健脾祛湿的人使用,汗少、便秘的人不要吃。
第四,玉米须。玉米须具有消水利肿、健脾化湿的效果,因此下次煮完玉米后,把玉米水喝了,能有不错的效果。
第五,车前草。味甘、寒。它具有强大的消除水湿的功效,对于水肿、痰湿有良好的作用,还具有降血压、凉血解毒的效果。
总结: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光一个脾胃虚弱就能产生成百上千种疾病,光调理好一个脾胃就能让身体变得更加健康,因此医生提到的几种养生药物,大家可以自行安排,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